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在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等方面产生巨大的能动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然而,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特别是国际风云变幻,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形势下,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对社会主义的命运表示忧虑和担心。面对各种严重的挑战,如何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在高等学校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崇高的理想信念构筑广大青年学生的精神支柱,使他们肩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对于回应各种挑战,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要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增强阵地意识。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知识创新与传播、社会服务三大重任。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国际局势下,高等学校又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青年、争夺群众的前沿阵地,是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激烈交锋的汇聚地。因此,在高等学校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信念牢牢地占领高等学校这一重要阵地,是高等教育事业最大的政治,最高的党性。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所以,高校的体制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理想信念是管方向、管根本的。这就必须用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价值导向,努力把高等学校办成先进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思想库、智慧库。
坚持正确的理想信仰,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全面抓好高校的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内在需求。这里讲的“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个主要的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因为,教育的根本是对人的心灵、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性情的陶冶,独立自由精神的养成。对此,我们要全面深刻领会党的教育方针,把教育的使命感落实到素质教育的探索中,落实于教育观念的更新中,转变育人观念,树立以理想信念价值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的育人思想,重德能、促智能,着力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冲突日趋激烈的复杂背景下,更加注重广大青年的理想信念修炼,在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升华思想境界上下功夫,努力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善于与人合作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广大青年学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关键在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要保证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能抵御各种风险,经受住各种严峻形势的考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地发展,关键在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尤其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从政治大局的战略高度加强高校党的思想建设。通过生动活泼、卓有成效的理论教育活动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提倡勤于学习、勤于思考,自觉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学习邓小平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形势,分析改革开放重大现实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理论思考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追求。其次,以“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领导水平、业务能力、管理艺术和服务水平,从而使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根植于党的建设的丰富实践中,落脚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进程中,使广大师生员工从切身的生活实践中更加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不动摇。